行业资讯
Company News
「中山北路」32年前,日本电视台拍下泉州钟楼下这一创举
中山路从钟楼到中山公园这一段,
旧时称“州(洲)顶”,
这里曾是泉州行政和商业的中心地带,
唐代即在此设立州衙,
东侧的钟楼百货,
曾是泉州人气最旺的百货商店。
街头拍卖活动,据称是全国首创,
甚至被日本电视台特地拍摄。
新中国成立30周年时开张
如今钟楼百货已不存在,但40年前的“泉州钟楼百货大楼”几个大字保存下来。
中山路是当年泉州最热闹的商业圈,从南路开始有南门百货、南国建成百货、泮宫百货,最北端也是最“年轻”的,就是钟楼旁的钟楼百货。
泉州人习惯把钟楼百货简称为“钟百”,钟百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、宽敞的经营面积和员工的周到服务,一度成为泉州人最爱去的购物场所。
人们骑自行车行驶在中山路上,后面是钟楼和钟百。(黄强/供图)
钟楼下是中山路的三个岗亭之一,边上栽着玉兰树,背景就是钟楼百货大楼,上面还放着有年代感的大幅宣传画。
上世纪70年代,华侨中学学生在钟楼百货大楼外面的街道上打扫卫生。
1984年泉州元宵文艺踩街活动中,在中山中路可以看到钟百楼上的“泉州百货大楼”几个字,如今已不存在。
2001年钟楼百货停业后,由奇龙百货接手经营,再后来由新华都接手,大楼上一度出现两个百货公司的名字。
今年80岁的吴天助是当年钟楼百货开业的负责人,也是后来的总经理。1957年,17岁的他光荣参军,直到1976年才揣着营级干部证书转业,到泉州市商业局报道。1979年,他投入到钟楼百货的开业工作中,当时提出了三条:一是各人历史旧账既往不咎;二是一切从大局出发;三是人人为“大楼”争气,干好的立功,干不好的另谋高就。凭着这股干劲,1979年10月1日,钟楼百货如期开业,很快就与南门百货、泮宫百货形成泉州百货的鼎足之势。
记得钟楼百货开业那天,是新中国成立30周年国庆节,楼上楼下人山人海,当时市民都赶来看热闹,当天在相距不到百米的泉州影剧院上映喜剧片《他俩和她俩》。
国营百货“荷兰式拍卖”轰动全国
近20年军龄养成了吴天助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,他拟定了钟楼百货的开办原则:人无我有,人有我多,人多我新,人新我廉。他亲自带队到全国各地,与1200多家企业挂钩签约,接着扩张柜台,将商品品种增加到18000多钟。由于价廉物美,品种齐全,钟百深受泉州老百姓的喜爱。
不得不说,吴天助虽然是军人出身,却有非凡的商业思维。上世纪80年代,全国的商业气息还不够活跃,他在钟百策划了一系列商业活动——
1988年1月,举办“万件年货优惠大酬宾”活动。
1988年2月,举办“货真价实有奖让利销售”活动。
1988年4月,举办“夏令商品联展暨有奖销售”活动。
1988年6月,举办“商品处理大拍卖”活动
……
就是1988年6月的这项“商品处理大拍卖”活动,不仅在省内外引起轰动,甚至引来海外媒体报道。因为当时钟楼百货属于国营,进行商品拍卖这一新鲜、大胆的举措,属于第一个吃螃蟹的行为,《人民日报》《中国商业报》《经济参考》《羊城晚报》等纸媒纷纷报道,中央电视台、福建电视台,甚至日本NHK电视台也进行报道。
日本NHK电视台播出的《海上丝绸之路》第11集《帆船驶向海之都(泉州)》中,出现一个穿短袖工作服的年青人,他左手拎着录音机,右手拿着扩音喇叭,站在钟百门口进行“商品处理大拍卖”。这个年青人就是钟百员工许建辉。
面对从未见过的当街商品拍卖活动,泉州市民感觉新奇有趣,纷纷笑着砍价。一台原价700元的录音机,叫价300元,市民们喊着:“250元吧!”
据在钟楼附近长大的郑福海介绍,这一拍卖活动不仅在当时引起轰动,而且还很有新意。一般拍卖都是英式拍卖模式,拍卖者出一个底价,下面的人不断加价,以最高者胜出。而钟百的这种模式是少见的荷兰式拍卖,拍卖者出一个价,然后不断降低价格,谁出手快就是谁的,因为担心价格太低被别人抢走,买家往往达到心理预期就会出手。
据钟百员工回忆,当时还是上世纪80年代末,并不知道在专业上还有这样的划分,自己摸索出来的“套路”竟暗含经济学规律。
NHK电视台配上当年活动负责人的介绍字幕,全国的国营百货公司基本都是“不二价”,钟百举办拍卖活动,在全国实属罕见。
钟百当年的两名员工许建辉(左)和王端立。
许建辉回忆,1981年,他从部队复员,来到钟百工作。当时吴总经理让他在好几个柜台锻炼,印象最深的是吴总经理对他说的一句话:“柜台做多了,大腿就绑着大楼,走到哪里都想着大楼。”在这种气氛下,公司上下都很拼。进行拍卖活动时,钟百每天都会将商品摆到大楼外拍卖,晚上还有夜市,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左右。当时日本NHK电视台来泉州拍纪录片,他自己被拍进镜头还不知道,直到几年前看到视频,才知道这件趣事。当时市场经济还没正式展开,吴总经理在拍卖决定书上签字,也是冒一定风险。这一符合市场规律的商业活动引发的轰动,可想而知。据他后来了解,当时NHK电视台来泉州拍摄,并不知道钟百在举办拍卖活动,而是偶然遇到,感到十分惊奇,便记录下来,放在泉州专集里面。
1984年乘飞机是什么体验
钟百当年的二楼营业厅。
据钟百员工王端立介绍,钟楼百货大楼开业前,叫钟楼百货商店。他1976年加入百货公司,在中山路民主棉布商店工作,1979年被吴总经理征召到钟百的创办中,负责纺织品类柜台的筹建。当年百货公司做采购,有三个级别的采购站点,直辖市是一级站,地级市是二级站,县是三级站。吴总经理领着他们这帮年青人,直接到三级站采购,省去了两个中间环节,实现产销直供,真正做到了价廉物美,不仅在泉州极具竞争力,而且比厦门、漳州的许多百货公司都好。正是吴总经理领着一群年青人加班加点、不计报酬地打拼,让钟百在全国百货公司中打响了名号。
王端立回忆,当时钟百业务员到全国各地联系业务,一般是乘绿皮火车和轮船,为了赶时间,还有过坐飞机的“奢侈”体验。记得那是1984年,一般人再有钱也难得坐上飞机,必须要达到一定的干部级别,再到相关单位开具证明,才能在民航局购票。当时泉州机场还未兴建,需要从上海飞厦门,再转汽车到泉州。他们在上海找人托关系才买到了飞机票,十分兴奋,至今还清楚记得飞机票价是74元,机型是上世纪70年代从英国引进的“三叉戟”喷气式客机。飞机上当时已没有免费提供茅台酒的服务,只提供饮料。回来后,吴总经理按正常车船票价报销,他们自己每人付了30多块,这在当年接近一个月的工资,但赶上了工作进度,而且还有难得的体验,这些年青人都觉得钱没有白花。
王端立说,虽然钟百2001年7月1日停业,在泉州年纪稍微大点的人里面,大都对钟百有深刻印象。市场变化让钟百停业,但抹不去钟百在市民生活中的记忆。
钟百当年的广告,可以看到经营范围非常广。(黄强/供图)
钟百的纺织品柜台,可以看到大楼内还有吊扇提供清凉。(王端立/供图)
瓷器柜台内不仅有餐具,还有瓷器摆件。(王端立/供图)
姑娘们在钟百购买新衣服。(王端立/供图)
“州顶”与“洲顶”之辨
钟百所处的位置,究竟是“州顶”还是“洲顶”,存在两种说法——
陈泗东先生在《幸园笔耕录》中写道:
泉州市还保存唐代以来的古街巷名,例如“州顶”是唐代地名,那里是唐代州衙所在地。
陈允敦先生在《泉州古园林钩沉》中写道:
泉城州顶太极井以北,泉山宫以南,一片斜坡陡起地带,自唐至清皆充州中高级官署。
自南宋至明代,子城西北一大片地,即州顶以西,驿内巷以北,全属官产。
此外,泉州海交史博物馆名誉馆长王连茂、泉州籍台胞王人瑞等均认可“州顶”的说法。
福医二院院史图书馆主任黄方收藏多份清代至民国官方和民间地契,这些地契来自民国时期王岫松等名人,里面均使用“洲顶”。《泉州市地名录》中用的是“洲顶”,当地老居民吴鸿猷、曾纪栓等人也认为是“洲”字,因为此处地势高, 涨水时淹不到此。
两种说法虽然矛盾,但很形象地体现此地的两大特色。
州(洲)顶靠东街的路口,曾有一口三井孔的水井,入夜后,白天的喧嚣散去,这里更显市井味道,附近居民纷纷到井边洗衣服,边洗边聊家常。小孩在一旁玩耍,等母亲洗衣服后各自带回家。
据出生于1925年的泉籍台胞王人瑞回忆,记得幼年时,每天早上附近的泉州人习惯到中山公园散步,出来后顺便在州(洲)顶买菜、吃早点。这里有豆腐店、油炸鬼店,还有一家“养春酱园”,据说是百年老店,售卖的豆豉、酱油、酱菜等远近驰名。东街口还有一间小庙,后改造成“晋江县民众教育馆”,这里提供英语补习、报刊杂志取阅等服务,一切充满生活气息。

其他新闻

全国免费咨询电话:0564-6555666
公司名称优品百货贸易有限公司
 公司地址安徽 六安
版权所有:Copyright © 2002-2017 优品百货贸易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
友情链接

Copyright © 2002-2017 优品百货贸易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全国免费咨询电话:0564-6555666  公司地址安徽 六安